Thursday, October 4, 2012

[转载]赏析洛夫诗《舞者》

原文地址:赏析洛夫诗《舞者》作者:雨时博客 舞 者 洛 夫 洛夫(1928—),原名莫洛夫,湖南衡阳县人。1948年入湖南大学外文系。

1949年去台,毕业于台湾淡江文理学院。1954年起任《创世纪》诗刊总编辑,现已退休当专业作家。主要作品集有《灵河》、《石室之死亡》、《无岸之河
》、《因为风的缘故》、《酿酒的石头》等。呛然 钹声中飞出一只红蜻蜓 贴着水面而过的 柔柔的腹肌 静止住 全部眼睛的狂啸 江河江河 自你腰际迤逦而东 而入海的 竟是我们胸臆中的一声呜咽 飞花飞花 你的手臂 岂是五弦七弦所能缚住的 挥洒间 豆荚炸裂 群蝶乱飞 升起,再升起 缓缓转过身子 一株水莲猛然张开千指 扣响着 我们心中的高山流水 赏 析 读这首诗,自然要联想起艾青的咏舞蹈的诗《给乌兰诺娃》。

但比较一下,却发现两首诗有明显的不同。艾青的诗多用喻象,如“像云一样柔软,像风一样轻,比月光更明亮,比夜更宁静”,而舞蹈者本身在诗中直接显现。而这首诗则纯用意象,舞者隐没在意象群中,读者看不到她的整体形象,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个象征着她舞蹈的意象串连和意象叠加。这正是现代派诗歌的手法。

第一节,在“呛然”一声打击乐的引导下,舞者上扬,但我们不见舞者,只见一只“红蜻蜓”翩然飞出,掠过水面,静止住人们的目光。这个意象,在水面“狂啸”(观众的目光因通感而转化为声响)意象的烘托下,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一种特殊的气氛、特殊的境界,眼前仿佛已不是舞台,而是晴空下的原野。

接下来,以三组意象摹状舞者的高超技艺。第一组是“江河江河”,展示了身姿的迤逦如流水,而观众的呜咽是反衬;第二组意象是“飞花飞花”,表现了手臂的轻盈似柳絮,弦索缚不住的是自由;第三组意象是“豆荚炸裂”、“群蝶乱飞”,显然是映写了舞姿的刚健与园熟,体态的热烈与迷幻。不难想象,这一系列意象是同第一个意象有着内在派生关系的,正是“红蜻蜓”的意象引发出一个又一个的田园意象。在这里,我们欣赏的,不仅是一个舞蹈着的缤纷的原野,而且也仿佛听着一首舞蹈的田园交响曲。

最后,收场,舞者造型。诗人选用了一株水中婷婷玉立的莲花意象,花瓣猛然绽开,戛然而止。

舞姿化为乐曲,余音袅袅,在观众心中找到“知音”—--伯牙弹琴,钟子期听音,志在“高山流水”。这是一首很好的意象诗。全诗一头一尾是两个遥相呼应的中心意象,其他都是辅助中心意象的派生意象。

中心意象和派生意象,相互生发,彼此配合,构成了秩序井然的意象群落。此种有机的意象结构,有意境的朦胧,无意念的晦涩。不仅有效地渲染了舞者本身,而且也浓烈地烘托了舞蹈过程的整体气氛。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